在兩岸學界對兩漢思想的研究中,西漢前期黃老思想下的儒學知識理論,較少被關注,本文從認知主體與認知行為二視角,探討此論題。從認知主體的角度觀之,在氣化宇宙論的底流下,性、心與各種官能,結合成一整全的認知主體,人可透過心之認知、學習與判斷,以及統攝各知覺官能的作用,認識並學習外界知識;而在認知行為的面向上,西漢儒學將「六經」聖化,認為經典為天道秩序的載體,人可透過對六經的學習與認知,將「道德知識」內化於心中,而能實踐出來;因此,人面對六經,就不是單純對客觀知識的認知與學習,而是「心」開張並統攝所有官能,將自身生命經驗投入道德之知中,使其浸潤身心,成為活潑的知識;心所發用之志與所有思想意念,即可朝向美善的道德。透過這種具體解悟經典的道德修養,可培養出合於天道秩序的德行,並將之實踐於各種情境中,成為整全而文質彬彬的道德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