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學素來有「詩言志」、「詩緣情」兩大傳統,分別源於先秦兩漢以前及魏晉六朝以後,詩歌由社會詩用轉向個人抒情的發展。是文學反映政治、社會或具有政教諷諭,漸趨發展為個體以一己之感物反映創作主體個殊之審美經驗,由此兩者交互表現出中國詩歌之特色,即關注群體共同價值及個體存在價值之創作意向的實踐。由於文學史上以「詩言志」為精神依止大多以「復古」為幟,交互與「詩緣情」進行辯證,而又以明清格調、性靈詩學主張分流對峙尤為強烈。故本文以明初格調說之先聲李東陽,以及晚明性靈說之先聲李贄,分別以「詩樂合論」詩主「和」及「個體自覺」詩主「真」之詩學分流起點為觀察視角,相應於「詩言志」、「詩緣情」詩學傳統進行內部聯繫,以說明「詩言志」詩教精神之「復古」,和「詩緣情」詩主情性之「新變」,實為兩種創作意識的對峙。吾人於文學史評價之界定,當應重新審視兩者,不宜以格調、性靈詩學之執「用」、執「體」而偏頗其中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