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本研究目的有二:其一,在指出「(一)整個」通行於台灣的國語(Taiwan Mandarin Chinese)新興強調的程度標(intensive/emphatic marker)用法,如「(一)整個很有趣」。其二,從語料庫觀(corpus-based perspective),討論其語法化(grammaticalization)過程與可能形成於何時。「(一)整個」原為名詞前修飾語(pre-nominal modifier),如「整個車頭撞得扭曲變形」裡「整個」所修飾指係「車頭」,而非「撞得扭曲變形」或「扭曲變形」(2001/01/06,《民視新聞》)。其後發展因結構重析(re-analysis)而有「整個改變」(《中研院平衡語料庫》)或「整個瞎」的副詞性,強調用法。準此,「林志玲美到一個不行」例,「…到(一個)」結構中的「一個」除不定冠詞用法(indefinite article)外,應已發展出程度副詞用法(Liu, to appear);Gorishneva, 2009)。除此之外,我們也在結論裡簡單列舉英語all (Rickford et al., 2007)與普通話「整個一(個)」(《北京大學CCL語料庫》)都有相同類似的結構,值得深究。語料庫顯示「(一)整個」主要仍為名前的修飾詞。中研院平衡語料庫顯示超過95%(1396/1454)的「(一)整個」其後所加皆為名詞成分。在49個「整個+動詞結構」裡,「整個」的用法都幾乎都是回指照應(anaphoric)的用法,語料庫裡並不見「整個」程度副詞修飾的用法。觀察網路資料此一程度用法,興起於2000—2005年之間應為合理推測。由於傳統語料庫無法窺出此一用法之興起,新興的網路搜索引擎如Google 或新聞資料庫,如《民視新聞》可補其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