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藉由台灣現存婦女碑誌自然呈顯的結構性,探討台灣漢人婦女貞節現象。發現台灣有關貞節碑誌的數量較大陸地區(尤其原鄉)來的少,其原因與臺灣的移民風習有關,與歷史發展有關,也與清代台灣吏治有關。根據現存碑誌來看,台灣地區貞烈節孝碑誌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減少,但是在清代卻有逐漸增多的現象,這種現象與清政府的獎勵有一定程度的關係。不過這種成長與大陸原鄉相較還是比較稀少,顯示出漢人婦女在台灣有比原鄉更寬廣的生活條件。日據時期的台灣,並不因日本對於貞節孝烈的觀念不同於中國漢人,而導致貞節孝烈碑誌的完全消失。不過從碑誌內容中獎勵形式的改變可見日本對於台灣的統治,自有一套文化與社會策略。亦即利用原來的社會機制,引導並穩定住社會原有的架構,讓當時的仕紳階層樂於接受這樣的制度,從而接受日本的統治,不能不說是一種政策上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