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書院,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由臺廈道梁文煊創建於臺南,未久,即得比照省會書院之例,故書院主要目的乃在求取科考之功名。例如,任臺灣道的唐景崧(1841-1903),識拔鄭鵬雲(1862-1915)、丘逢甲(1864-1912)、汪春源(1869-1923)等送入海東書院肄業,爾後俱為進士中第,即是顯例。然而,考海東書院設有五子祠,並頒部兩則學規,可知書院基本精神是延續以朱熹學思為主軸的儒學精神。乙未變局挺身抗日的丘逢甲,即是如是精神的呈顯。海東書院有「全臺文教領袖」之稱,為有清臺灣位階最高的書院,此乃是取決於歷任道臺對於書院的關注,以及歷任院長對書院的盡心。本文旨在探究海東書院創建始末及其基本精神,全文區分三部分,一探討海東書院創建的始末及其制度,二從祭祀與學規討論海東書院所承載的基本精神為何,三就鄉先輩行誼論海東書院所發揚的基本精神。最後作一結論。以彰顯臺灣書院的精神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