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自古以來深受儒學影響,至李氏朝鮮朱子學成為官學,其中代表人物乃退溪李滉(1501-1570),承續朱熹(1130-1200)學思與傳佈程朱理學於東土,於自號「小中華」之地倡導儒學。退溪學思以朱子為宗,恪遵朱熹矩矱,然亦有新見。其論人性,雖仍區分「本然之性」與「氣質之性」,可認為氣質之性乃混之理氣,故氣質中之性理仍是本然之性,所以僅有本然之性。以之理解「四端」與「七情」,四端發於理,故為善;七情發於氣,故有善有惡。理氣互發,故四端與七情亦互發。此與朱熹二元人性論顯有所差異。就大體言,退溪依然於「從『性善』至『性本善』」的大傳統中,但其通過克治存養、著重躬行實踐的「敬」之工夫,則呈顯了儒學中東方天下一善士之典範。本文一在討論退溪對傳統儒學人性論作出何樣的詮釋?進而判斷退溪詮釋是否果有新義?抑或是僅是恪遵朱熹矩矱?故於第二部分討論退溪人性論在整個儒學史中的地位為何。最後做一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