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藺是生長在大甲、苑裡地區的一種特殊纖維作物,自清朝晚期由原住民製蓆開始,漸至日治時期大量生產藺草帽外銷,終止於1980年代。這項藺草產業,帶給大甲、苑裡地區百年農家高額副業收入,在1937至1943極盛時期,每位藺製品勞動者之年所得,超過耕種二甲水稻田。在產銷史上亦因一度產品粗製濫造,而造成藺草帽價格重跌,後經日治政府頒布帽子檢查規則而恢復較好商機。臺灣光復初期藺草帽廣銷大陸市場,惟1949年之後外銷頓挫,藺製品再也難現昔日風光。無論如何,藺草產業帶給大甲、苑裡地區社經衝擊甚大,包括地方商人的資本累積,乃至於一般家庭較有餘力投資兒女的教育成長,甚至間接促成地方文風興盛與民俗醇厚。這種產業對區域環境的影響,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議題,當然過去文獻記載某些錯誤,也在本文一併稽查考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