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嘗試說明牟宗三與海德格雖然不約而同崇尚「超越」,背後卻是兩套迥然不同的哲學系統。牟宗三標舉「作為宗教的儒學」,認為儒學的「心」兼備「超越」與「內在」兩個面向,比起基督教更勝一籌。他雖然認同海德格「超越論的對象 = x」的詮釋,但是最終還是與之分道揚鑣,因為他認為海氏不能肯定真正的「超越」,故此直斥其哲學只是「無本之論」。可是,海德格大概會說牟宗三誤解了「超越」。真正的「超越」應該是探討形而上學所以可能的條件。若是設定某個「超越者」為根基,在存在論上往往未經審查,有可能是虛妄。海德格揭示「超越」其實是一個「超越論的界域」,這個界域在經驗上可謂一無內容(「無」),卻是經驗所以可能的條件。直接點說,界域即是世界與時間性。人可以根據世界與時間性來組織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自身之所是。人無須寄託彼岸的存在者,而可以直接面對自己的歷史處境,活出生命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