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台灣是多元文化、語言的社會,2,300 萬人口中,台灣原住民約47 萬人,雖然只佔人口總數的2%,目前受政府認定之民族已有14族,其使用語言又可細分為40 餘種方言,再加上漢族的河洛語、客家語,台灣擁有豐富的語言多樣性資產。然而自1945 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以後,隨即實行「國語(北京語)政策」,並於1956 年全面推行「說國語運動」,規定各級機關、學校及公共場所一律使用國語。在「一語獨大」的政策方針之下,台灣的多元語言發展受到嚴重的阻礙。為傳承台灣原住民族珍貴卻即近消失的族語,1990 年代開始實行原住民族語教育,並以『原住民族語能力認證辦法』作為原住民學生升學途徑的重要指標,然而在族語教育及族語認證尚在發展並摸索其最適接點之際,本文試圖舉以「傳承語言」為目的而成立之在日朝鮮人民族學校為例,從其規劃課程,製作教材,培育師資等經驗,重新審視台灣原住民族之族語教育發展,盼能給原住民族教育改革帶來一番新視野。雖然在日朝鮮人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皆與台灣原住民族有很大的異同,但其成功「自立自主」地建立民族學校,設置幼稚園至大學、研究所,從學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一貫教育機關,並達成傳承語言文化的目標,值得成為台灣原住民族教育政策發展之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