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乃是一個歷史性的全球經濟現象,具體展現在以組織與技術為基礎所支撐起來的跨國勞動等級體系。本研究處理臺灣鞋廠自八○年代末期開始的海外投資,強調:生產基地的外移可以而且必須被視為國際鞋類供應/採購市場網絡調整的一部份來理解。換言之,生產基地的區域移動是個包括國際買主、成鞋製造廠、中間貿易商、材料供應商等眾多廠商,在高度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多邊協調的過程。本文的論點可以分底下三個層次說明:首先,在80年代以降國際鞋業供應市場的全球重構中,臺灣弔詭地一方面隱藏其份量,卻也同時浮現了它半邊陲的軸心角色:彈性地調節核心跨國買主的佈局與邊陲廉價勞力的供應。其次,本文藉經驗地檢視鞋類國際市場,這個與主流經濟學市場模型最接近的現實個案,以突出「價格中介」市場模型的侷限性,以及它在論述上掩飾「半邊陲」的虛假。最後,本文援引經濟社會學為助力,批判「抽象市場的全球主義」外,同時對於將「社會鑲嵌」侷限於「在地空間」的「社會學式的謬誤」也提出反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