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整理了日據時期,日本國內所發行的《建築雜誌》、《臺灣建築會誌》、《臺灣時報》,尋找日據初期日本的殖民官僚對臺灣都市經營所持有之態度,得到了下面幾點的發現。(1)進行對「不健康」「不衛生」的臺灣環境之改善。(2)建設象徵日本國民情神的神社。(3)設置同化臺灣人的教育據點。(4)防備「土匪」(抗日臺胞)所需的兵營建築。(5)相對於同化或教育之監獄建設。(6)確立行政官廳及官舍的水設。(7)對產業資本化策點之整備。(8)其他(自然災害與颱風的考慮)。
本論文也探究了當時的都市計劃法令。發現在臺灣之日據之最初10年間公布了「臺灣建築部暫時規則」「排水道管理規則」「公共使用或官用之目的,市區計劃之豫定,公告地域內,「土地建造物管理規則」「土地徵收使用規則」「臺灣住宅.一般建築管理規則」等等法令。這些法令都賦予臺灣的殖民地官僚有絕對性的強制權限,實際上對臺灣之都市結構的轉化也具有很大的功能。
本論文也追蹤了日據之下最初 10 年,臺北之市區改正的過程。發現了下面的結論。臺北之市區改正過程,不但符合了前述的日本殖民地官僚對臺灣都市經營之想法。更進一步發現了,按照當時日本人急欲改善臺灣「不健康」「不衛生」的心情來看,於市區改正時應該視此為重點才對,可是事實上,當時所施行的排水道計劃、城內的市區計劃只及於日本人居住的城內而已。以衛生的層面而言,日本人並未對臺灣人的建築執行了任何改善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