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x、Weber和Simmel等古典社會學理論家,多視金錢和貨幣制度為資本主義現代社會中的普世性量化準則,故而既存社會中的人、物和活動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可互相參照的對應關係,該類關係也相當程度地扁平化了傳統的社會連結,或甚至淘空了這些連結的情感表述能力。在酷兒研究學界,儘管若干先驅學者已指出資本主義經濟邏輯加諸於非正統性∕別社群生命政治中,既解放又拘束的雙邊效應,至今仍鮮少關於金錢運用之日常生活實作的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1970年代和1990年代初期不具文化資本的女同志社群,並藉由各社群成員之金錢流轉與禮物收送的實作,以分析認同、情感和人際倫理的建構與表述方式。1990年代的藍領T吧女同志們已漸援引金錢互換邏輯,以評量親密關係的倫理實作;而1970年代的「老T」社群成員,則多藉由「延期感知」和「越位感謝」的方式,以體會並遂行「圈內」關係。本文認為這兩個世代的差異,必須鑲嵌於既存的社會和經濟情境中方得理解,而1980年代末起日益深化的新自由主義政經脈絡,恐是理解上述差異最關鍵的結構性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