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演員、劇中人、觀眾、劇作家」四個角度,討論性別與表演及文本的關係。 戲曲的表演程序為「演員→角色→劇中人」演員,角色是符號、是媒介,對劇中人物而言,角色是人物身分性格的類型代表;對演員而言,角色代表表演藝術的專精。在這樣的扮演流程裡,演員性別未必等同於人物性別,因此「反串」這個戲曲名詞就與性別無關,只在扮演「非本工行當」時稱反串。 在京劇這個以演員為中心的劇場裡,一切以表演藝術為主,對於劇本的反省思考一向很少。直到女觀眾進入劇場改變了京劇的美學風潮,可是女觀眾對戲裡反映的男性主體意識仍然沒有深刻反思。近年來女性意識對傳統戲曲的滲透是由劇作家所主導,演員性別的改換並未改變傳統戲曲女子的塑造。一部戲曲演出史,由乾旦到坤伶,對劇中女子的性格塑造並無二致。乾旦的表演藝術唱唸做打深刻影響著坤旦,乾旦在當代劇壇人數雖已日漸減少,但乾旦藝術的傳統並未因此而沒落。而這究竟是幸還是不幸?應該可做好幾種角度的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