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供應鏈經理人是在一種分散式網路環境下運作,而供應鏈的特性是企業之間以相互連結的方式所形成的供需網路來滿足顧客需求。然而在滿足顧客需求的前提下,如何使供應鏈間的成員透過資訊的正確掌握與互相溝通的合作與協定機制,對供應鏈的執行績效與目標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台灣LED (發光二極體)產業具有分散式製造環境的特性,每一段的生產型態與製程皆不相同,如何透過資訊分享以達成供應鏈的總體目標,已經成為了這個產業重要的課題。本研究探討一典型的LED 供應鏈,供應鏈成員包括:物料/零件供應商、製造商、與客戶。本研究假設製造商之產能無法滿足客戶之實際需求,因此,在指定的時間區間(即訂單處理週期) 內抵達之客戶訂單會被彙整起來,然後製造商根據存貨配給政策決定接受哪些訂單以及配給的產品數量。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是提出一個以模擬為基礎之研究架構,以探討各實驗變數(包括:存貨配給政策、訂單處理週期等) 對LED 供應鏈之影響程度,並根據不同的績效指標,以評估各存貨配給政策在不同環境的表現。本研究所採用的績效指標包括:總利潤、服務水準、完成品銷售數量、與完成品存貨水準。本研究並以一個實際的LED 供應鏈為個案,以示範所提出的研究架構。此個案之分析結果顯示,若以“總利潤” 為主要的績效指標,以存貨配給政策三(即按客戶等級排序) 表現較佳;若以“服務水準” 或“完成品銷售數量” 為主要的績效指標,在高訂單處理週期情況下,亦是以存貨配給政策三表現較佳。總結而言,在所有實驗中,以存貨配給政策三(即按客戶等級排序) 表現最為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