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為王淑貞先生及陳婉琪教授所撰,聚焦在國內大專校院促進學用相符之策略及制度困境等,採混合研究方法,結果顯示:各學校中長程發展多屬多元定位,其中,教學型為核心元素,超過九成學校採用促進學用相符之策略;在促進學用相符之創新策略方面,包括改革課程、重視跨領域、調整學分結構等,針對難以對應產業的科系,跨領域學習尤為重要;在策略的優勢力方面,以有專精科系、行政團隊、校友及產業聯盟資源較為重要;執行困境為公部門挹注關鍵資源彈性不足與難以永續等;為實現各項策略永續運作,學校制度化轉型及資源投入扮演重要角色。上述供國內高等教育未來發展參考。
第二篇為蕭佳純教授的作品,在瞭解教師知覺組織支持、參與專業學習社群、參與時間對專業成長的影響,以知覺組織支持為自變項、參與專業學習社群為中介變項、參與時間為調節變項,建置模型以檢證對專業成長的影響。因為主題涉及中介與調節變項,在理論基礎及過去研究尚不夠成熟的情形下,透過PLS-SEM與CB-SEM這兩種方法的檢證,期待建構相關模式供後續研究參考。
第三篇為陳成宏教授的「弦外之音:學校行政潛台詞之探討」。以學校組織為背景場域,由研究者立意邀請任職於不同學校的國小校長、主任、組長、教師參與質性的焦點團體座談,俾以進行學校行政潛台詞的表達方式與影響因素之探討。藉由實徵資料分析,學校行政潛台詞的表達方式包括換名借代、反面諷諭、諧音及語義雙關、婉曲、警醒、聲調及語氣動作等六類;作者分析影響學校行政潛台詞因素計有文化與語言、性格與個性、資歷與歷練、動力與氛圍等,這些研究發現提供實務參考。
第四篇為林俊瑩教授及林佳融先生所撰,探討不同年齡組成之班級類型對幼兒多面向發展的影響,結果顯示「大中小」與「大中」等二個類型之混齡班級中,整體幼兒發展較分齡班級更具有優勢,但「中小」混齡班級則相對不利,而較年長之幼兒在混齡班級學習較為不利之說法,在本研究的分析中並沒有明顯的證據支持,不過,相較於分齡班級,較稚齡幼兒在混齡班級中學習,則展現出多面向的發展優勢,彰顯在臺灣幼教現場,混齡班級組成對幼兒發展並不會因為幼兒的年紀較長或稚幼,而有明顯不宜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