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第三部門學刊

第三部門學刊
Third-Sector Review

本期三篇論文包含:心靈環保與社會價值:與社區為基礎之社會營銷(CBSM)與變革理論(ToC)的關聯、社會企業關鍵指標之研究:從盈餘分配到所有權,以及社會資本觀點下中國大陸《慈善法》施行對慈善組織之影響等議題。第一篇為釋惠敏校長撰寫的「心靈環保與社會價值:與社區為基礎之社會營銷與變革理論的關聯」。論文指出1992年,聖嚴法師所提出「心靈環保」是源自於《維摩經》之「心淨國土淨」的思想。並提出較具體的「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配合, 以落實「提升人的品質, 建設人間淨土」。而日本最澄(767-822)運用「守一隅,照千里」之中國典故,為培養大乘菩薩僧,上表天皇, 做《山家學生式》, 闡明「慈悲心~ 道( 利他) 心」菩薩是國寶( 社會價值)。日本企業界或NPO將此意涵運用在「重視個別顧客或小區域價值」、「一點突破法則」之「守一隅」而開展分店的連鎖企業(照千里)等商業理念或實踐。透過介紹「大歷史,小思考」的學習,有助於我們從「寬廣深遠」的尺度,猶如「守一隅,照千里」之典故,來了解「心靈環保與社會價值」的議題。

第二篇是鄭勝分副教授撰寫的「社會企業關鍵指標之研究:從盈餘分配到所有權」。論文論述歐美社會企業對於社會與經濟指標各有不同界定,參考各國推動社會企業法制或政策發現,英國採取盈餘分配比例規定。然而,盈餘分配有相當大的侷限性,且易淪為營利偽裝之工具,例如: 透過財務操作,盈餘可以降低,甚至呈現帳面虧損,則盈餘分配限制就形同具文,或者只要盈餘分配跟公益沾上一點邊,就自稱為社會企業,相當容易讓社會企業被汙名化。研究發現,為避免社會企業形成另一種不公平型態,對於盈餘分配、稅賦優惠或優先採購等支持性政策,該文認為皆應鑲嵌於所有權資產鎖定的架構之中,如此才能契合社會企業的混合特質。

第三篇是曾旭碩士與田蘊祥副教授合作撰寫的「社會資本觀點下中國大陸《慈善法》施行對慈善組織之影響」。論文以社會資本的觀點,選取湖北省武漢市的慈善組織作為研究對象,採取實證訪談的方式,從慈善組織獲取第一手資料,運用社會資本理論內容,從制度規範、慈善信任、慈善參與網路等面向,就《慈善法》的施行對慈善組織產生的影響進行探析。制度規範、信任和網路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作用,《慈善法》的施行,將促進慈善組織獲得更多社會資本──慈善信任和參與網路。然而,《慈善法》作為一項新頒布、剛施行的制度規範,要想實現其立法宗旨,還面臨一些潛在困境:配套措施的跟進尚不齊全、提振公眾慈善信任的作用尚不到位、稅收優惠的激勵尚不明顯等。因此,今後既需要政府完善頂層制度設計,完善實施細則以支援慈善組織長遠發展,加強第三方評估以提升慈善組織公信力,落實稅收優惠以提高全民慈善參與意識,也需要慈善組織自身把握《慈善法》實施的契機,強化自身制度建設,提高自身公信力,構建廣泛的慈善網路。

201803 (21期)期所有篇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