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培養是用來診斷菌血症最直接且最準確的方法,可幫助醫師診斷病人是否有菌血症或敗血症。培養結果會影響到後續醫生對於病患狀況的評估以及後續抗生素的使用。在採血的過程中,檢體容易受到一些表皮上的正常菌叢汙染,增加臨床上判讀是有意義的感染菌種亦或是汙染的菌種的困難度。本研究統計台東某區域教學醫院過去四年來細菌血液培養汙染率及常見汙染菌種,急診及病房的全部血液培養分離的菌株,可以發現血液培養汙染率在2016、2017、2018以及2019分別為2.10%、2.46%、2.15%及2.75%。針對急診與住院病房的血液培養汙染率,及汙染菌種加以探討。在當今醫療環境下,能讓病人得到正確治療,落實病人權利著實重要,當急診及病房在執行血液培養檢體採檢時,擁有正確的檢驗報告,對於病人來說是重要的,倘若採檢流程中造成血液培養檢體污染,會延遲治療緊迫性,無形中也會提高醫療費用成本及人力,若能減少此事件發生,可提升以病人為中心照護,也能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