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治刑罰觀(Rehabilitation)是指通過職業培訓、心理治療、毒品矯治等多種方法“改善犯罪人的觀點、價值觀、習性和技能”,“使其再社會化,使其能夠回歸社會正常生活”,能夠作為對社會有價值之成員和守法成員而融入其中,不再實施犯罪。肇始於1790年核桃街拘役所改革,矯治刑罰觀正式進入美國刑事司法領域。歷經一百多年的實踐,矯治刑罰觀始於1920年代在美國刑罰理論中占據主導地位。但僅半個世紀後,矯治刑罰觀便因其自身的諸多問題而深受質疑,其在刑事司法領域之主導地位亦漸為報應刑罰觀(Retribution)所取代。自此以降,美國進入所謂嚴刑主義(Tough on crime)時期。然而,近年來,美國刑事司法領域犯罪圈過大、監禁人口過多、刑罰過量等問題日益惡化,例如,美國各州刑法中所規定的犯罪行為,據估計已超過10萬種之多。嚴峻的刑事司法現實,迫使實踐界與學術界系統反思嚴刑主義,並尋求有效回應之智識進路與實踐策略。矯治刑罰觀因此得以作為有效回應路徑而重返美國刑罰領域,已在學術與實踐層面隱現復興之形迹。然逾兩百多年,美國矯治刑罰觀如何源起而興盛?又如何自興盛而衰落?如今又是否得以真實復興?對中國刑罰理論及實踐有何啓示?凡此歷史變遷問題,或概而論之,或片段化叙述,理路皆不盡明晰。然溯追美國矯治刑罰觀變遷史價值之所在,誠如已故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埃德溫‧沃萊特‧凱迪教授(Edwin Roulette Keedy)所言:“如果我們汲取了歷史教訓,當前刑法中很大一部分衝突與徒勞都可以避免。”因此,本文力圖梳撥美國矯治刑罰觀自1790年核桃街拘役所改革至2016年Montgomery v. Louisiana案之歷史嬗變,以期形塑美國矯治刑罰觀之演進脈絡,進而或可為合理認知矯治刑罰觀於中國刑罰理論體系之地位及其實踐發展提供可能的歷史觀照和智識系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