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交換」是心理劇的引擎,被視為心理劇中最重要的技術與概念,蒐集國內心理劇相關研究,發現都把角色交換定位為技術並簡單討論,故本研究旨在介紹「角色交換」的定義、類型、應用,以及綜合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之結果,來幫助大家了解角色交換的理論及在實務工作上的效果。本文透過介紹角色理論來說明心理劇的人格理論,並定義角色交換的概念分為三個歷程:共情同理角色取得(empathic role-taking)、行動重演(action reproduction)、角色回饋(role feedback),而角色交換可分為有三種類型,分別為:完全型(complete)角色交換、不完全型(incomplete)角色交換和社會劇型(sociodramatic)角色交換,且被廣泛運用在不同場域可帶來下列四個功能,分別是:1.看見更多客觀的事;2.增加創造性的同理心;3.修正個體已僵化的想法;4.降低防衛朝向自我整合。研究發現,角色交換在介入情緒層面、關係層面、認知層面和行為層面的成效都已經被證實了,這幾年針對角色交換的具體概念與運用,國內外依舊少有較為細膩的描繪。本文章透過拋磚引玉,期待未來在臺灣能有更多以「角色交換」為主題的相關實務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