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確立各民族有更多空間發展自己的民族教育模式,體現各民族教育自主與活力的展現,更可窺見民族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互動面貌。本研究以國小階段原住民族實驗學校為研究對象,探索學前教育、國小教育、國中教育在發展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的過程中,各種不同的架構下如何透過與各行政機關、團體互動折衝、階段別的銜接等因素。透過訪談及文件分析方式,希望思索出一條,讓原住民族學生能夠真正擁有一個能發展全人的、一貫的原住民族可行性之教育體制,並探究此運作模式在不同地區、不同族群所面臨的挑戰。研究結論如下: (一)理念上肯定學制連貫的重要性。 (二)附屬幼兒園無法設立,原民文化課程幼小銜接尚待整合。 (三)「距離」區隔原住民族實驗國中與國小,使國中-國小銜接出現困難。 (四)在升學進路上,民族學校應有完備各種學制一貫之可能性。 (五)原民教育師資的素質與信念,有助於設計學制連貫的課程與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