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漢學」(Sinology, Chinese studies)原是歐洲傳教士發明的概念,在學院建制化後,即被用來泛指對於中國文化或華人社會之各種方面的學術研究。它過去先是從外國傳教士的觀點來看中國,因而似乎先天就帶有一種歐洲中心主義的「前見」或「偏見」。在漢學研究的影響下,以西方哲學、宗教與文學等既有的理論,來分析或解釋傳統的中國文化,似乎才夠資格稱得上是具有學術性的知識生產。為對抗這種「漢學主義」所隱含的西方文化霸權,當前日益興起的「國學」研究,則相反地走向完全拒斥以西方理論解釋中國文化之合法性的道路。我們現在仍有許多漢學研究機構,但同樣的,尤其在大陸地區,則有更多的國學研究機構紛紛設立。漢學的漢學主義與國學的傳統主義,做為對立的兩端,它們相互激盪所掀起的波瀾,並無法扭轉整個漢學研究走向沒落的趨勢。當前的Chinese studies在全世界範圍內,大都開始轉型成對於中國之政經現況的區域研究,然而那已經是屬於社會科學實證研究的議題。而對於華人文化的研究,則大都轉向對各地區華人社群的田野調查,而那卻是屬於民族學或人類學的經驗研究範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