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己亥年冬至,游志誠教授從臺灣傳來電郵,謂其《文心雕龍五十篇細讀》(以下簡稱《細讀》)一書將在內地出版,囑我寫一序言。和志誠兄「失聯」有年,這次來鴻,是「驚」鴻,真受寵了。志誠教授依仁遊藝,貫通古今,對傳統典籍如《文心雕龍》的探研深刻獨到,迭有佳構鴻篇出版。相識三十多年來,我們多在兩岸的學術活動時相見,與《文心雕龍》相關的為主。《文心雕龍》體大慮周,研究此書謂之「龍學」。我們都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龍學可說是小型的博大精深。神龍四面八方飛舞,雖然同為龍友,我們研究和著述的道路有所不同。我側重此書理論和西方古今理論的比較研究,以及把此書理論用來從事古今中外作品的實際批評;志誠兄則主要專注於此書本身義理的闡釋。「道」不同,卻可相為謀,只是志誠兄這位博士通的不只是一「經」;《文心雕龍》之外,還有《易經》、《文選》、《劉子》等,而且論述時,常常把幾種經典「打通」,求其互相發明;和他相謀,得有相當的功力。翻開《細讀》,就發現「易學」是此書不可分割的論述內容。我對《易經》之學,認識頗為膚淺;然則我如何有資格為《細讀》寫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