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中國現存第一部樂歌總集,收錄了商周至春秋中後期的民間和宗廟詩歌,為周禮樂文化的產物。自20世紀30年代,有不少學者從意象角度解讀《詩經》,包括自然現象、鳥獸動物等,而植物意象承載了先民的崇拜心理與情愛意識,具有深入探討的價值。在《詩經》眾多植物種類中,詩篇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桑,可見桑的地位十分重要。筆者以「桑」這種植物作為研究重點,原因有二。第一,上古人民對桑十分崇拜,富神話色彩與文化內涵,分析桑意象有助了解《詩經》的原始宗教色彩。第二,在周代農耕社會中種桑養蠶是勞動人民的主要活動,探討桑的意象有助反映先秦時期的風俗民情。因此筆者在解讀《詩經》時,並不止於在名物角度認識詩篇的桑植物,而是了解其深厚的文化承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