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思與言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一個安東尼奧尼的「中國」,兩岸如何各自表述?
並列篇名
One China Consensus with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The Case of Antonioni's Cina
作者 蔡慶同
中文摘要
1972年,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有一個難得的機遇,獲得允許在官方陪同下進入當時封閉與鐵幕的中國拍攝,在北京、河南、蘇州、南京與上海等地待了22天,並製作完成了長達三個半小時的紀錄片「中國」,後來該片不僅遭到中共查禁與抗議,更在平面媒體上受到了持續一年的批判,而經過剪輯刪減與加配旁白的黑白訊號版本,卻又成為臺灣三臺聯播的政宣節目;本文即是以安東尼奧尼及其「中國」事件作為一個個案研究,這裡包括了「中國」的紀錄片、《人民日報》的批判文字以及臺灣三臺聯播的影像版本,尤其是探討它如何呈現著一個視聽的符號之收集、定錨,最後被延伸並建構成另一個意識形態的神話之歷程;而作者藉此想進一步凸顯的正是,紀實性的音像作為視聽的符號及其語言,其詮釋如何立基於它與觀看關係、社會形構及文化意義體系之間的連結。
英文摘要
How do we apply the method of semiotics to analyze documentary? Based on collecting and editing real signs such as image, sound, voice-over and subtitle, the director presents his or her documentary as some kind of visual-audio langue. This paper tries to examine the case of Antonioni's Cina(1972) of which three versions differ from each other: the director's cut version, the criticism by People's Daily and the screening one on Taiwan's television. It is argued that the versions lead to a mystification process of ideologies. The author aims to emphasize that the realistic documentary should be interpreted in its connections to the viewing, the social formation and the cultural meaning systems.
起訖頁 229-261
關鍵詞 紀錄片符號學安東尼奧尼「中國」DocumentarySemioticsMichelangelo AntonioniChina
刊名 思與言  
期數 202006 (58:2期)
出版單位 思與言雜誌社
該期刊-上一篇 客家與平地原住民族複合行政區族群關係與認同之研究:以苗栗縣南庄鄉為例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