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時代,科技使多元文化背景的人可以隨時隨地接觸與溝通,包容理解異國文化,成為未來人才的「必要能力」。面對此發展,教育必須添加國際化的元素,調整人才培育的目標,我國為推動國際教育(International Education),教育部在2011年提出「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以下簡稱國際教育1.0),培養中小學具備國際素養及全球視野的人才,使得國際交流密度不斷增加,教育國際化能量亦逐年成長。歷經八年後,於2019年針對國際教育1.0執行狀況,依課程發展與教學、國際交流、教師專業發展及學校國際化等四個面向10個指標進行檢討,結果發現「課程發展與教學」該面向中的指標二「研發教材或教案之校數」,在2019年僅達全國總校數20.28%,比例偏低(教育部,2020)。從實施內容來看,較欠缺的是融入課程,且融入的方式缺乏深度與廣度,例如以羅列各國文化敘述,提供表面的知識理解,缺乏深入探究文化脈絡,也較少納入國家認同指標(劉美慧、洪麗卿,2012)。其次在國中階段融入領域課程偏重於英語和社會科目,未普遍融入各領域中(黃鈺涵,2017)。為與時俱進符合國際趨勢,並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以下簡稱12年國教),教育部於2019年4月提出「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2.0」(以下簡稱國際教育2.0),期透過「國際教育1.0」的基礎與經驗,讓我國的中小學教育國際化邁向新的里程碑。而如何建構國際教育2.0下的課程,並實踐教材教案研發與融入國際教育課程發展,提供領域教學具體可行的參考模式,成為亟待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