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台裔美籍「哈佛小子」林書豪(Jeremy Lin)在籃球「殿堂」NBA戲劇性出場,隨之形成一股「林來瘋」(Linsanity)潮。狂喜、與有榮焉充斥台灣社會,背後卻隱藏著一份難以言明的集體國族焦慮。本文所欲論述的是,台灣社會中現代運動/體育與國族主義、國族認同的關連如何被建構?意義為何?「林來瘋」如何承載國族認同的期待?彰顯出什麼國族、運動/體育意涵?透過2012年2月5日至3月31日《蘋果日報》、《自由時報》及《聯合報》相關文本分析,本文描繪「林來瘋」崛起與稍歇的媒體再現,結果顯示基於多重殖民歷史構造與「遲到的現代性」,台灣現代運動/體育與國族主義的關係有別於西方社會的認同軌跡而徘徊於「沾光」與「爭光」間。簡言之,「林來瘋」使台灣社會內部對於體育/運動與國族認同的認知、詮釋與實踐獲得重新言說、認同與實踐的機會,反映出運動/體育與國族的集體焦慮與恥辱,引發運動/體育與國族認同的反思與重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