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報告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台灣地區區域震源特徵模型發展
作者 劉勛仁張志偉
中文摘要
地震源(Seismic Source)在時間與空間上的活動特徵識別與再現模擬,為進行地震危害度分析的前端工作之一。震源分類上,以活動斷層、隱沒帶與未定構造為主,其中活動斷層與隱沒帶主要根據地質調查事證或歷史地震紀錄判定之,幾何型態、錯動機制與活動度較明確;未定構造泛指前述兩類以外的震源型式,包含未破裂至地表的盲斷層或錯移特徵待確認的存疑斷層。震源幾何模式建構上,活動斷層與隱沒帶板塊界面主依據觀測資料設成3維破裂面,即斷層震源(fault source);隱沒帶板塊內部與未定構造因震源破裂位置與方向不明,實際作法慣擇取相似的震源特徵地帶劃設成一區域空間,表示該區內任一處皆有發震可能性,即區域震源(areal source)。本研究根據近代台灣大地構造演化論與最新重定位地震觀測資料,採寬廣劃界方式,提出一套台灣地區的區域震源特徵模型,其完整包含淺源地震、深源地震及隱沒帶板塊內部地震的分區,空間領域涵蓋東經115°至126°、北緯19°至29°及深度300公里;同時,本研究詳列各子分區最大歷史地震規模、地震發生率、震源深度分布模式以及震源機制的特徵參數評估結果,提供機率式地震危害度分析應用,而寬廣子分區(broad subzone)可適於地震活動參數進行空間分析。
起訖頁 21-24
關鍵詞 區域震源分區模型地震源特徵參數台灣地區地震危害度分析
刊名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報告  
期數 2019 (107期)
出版單位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該期刊-上一篇 西部麓山帶之地震雜訊分析
該期刊-下一篇 東北季風下彰濱外海波浪頻譜發展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