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公共衛生及社會關注之民生重點,如何讓民眾遠離毒物與疾病風險、同時確保營養與健康,更為現代食品安全之核心所在。傳統上食品的「安全」範疇,強調衛生(sanitation)、預防食因性疾病(foodborne illnesses)以及防止各類毒物的攝入,核心是自然科學、醫療、營養與身體健康;而現代國際普遍倡議的食品安全,已不限縮於傳統的技術議題,其內涵更擴及「安心」,包含誠信、道德、真實、信賴、文化等社會價值及內涵。過去十年來,台灣社會歷經三聚氰胺、塑化劑、黑心油等食安風暴洗禮,這些事件曝露了許多政府食安管理的漏洞與缺點。不過,由於上述事件,台灣的食安管理在近年來也經歷多次變革,在多次食安法修法、加強落實監管力道後,業者的食安意識、自主管理以及產品的衛生安全均有所提升,但未來仍須在誠信道德及文化層面繼續努力,除確保健康外,也讓國人能夠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