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停滯」的想法最早由凱因斯學派經濟學家Alvin Hansen於1938年所提出,其主要的概念在於在1930年代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期間,成熟經濟體出現投資機會逐漸消逝,並且使得經濟成長下降的現象,其訴求在於若無政府強勢干預,將永遠無法達成充分就業的一個理論。這個理論近年受到關注,主要是因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引發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全球主要央行皆採行寬鬆貨幣政策,營造出接近零利率的金融環境,以挽救經濟崩盤。然而,隨著金融危機遠離,全球經濟成長卻仍疲軟不振。根據經濟學人的研究,金融危機前2003~2007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約5%,而2008~2014年僅為3%,而且先進經濟體在金融危機後平均經濟成長率僅1%。因此,全球經濟成長停滯的現象以及所伴隨的「症狀」開始受到大家的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