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心學在於發揮本體與良知的概念。本體就是指大中至正的誠體,它是以道德為主體,強調在無條件的律令之下,也是意志的自我立法,儒家以此為成就儒聖最後必然的保證,工夫則指復其心之本體的具體實踐和過程。而本體指的是至善無惡的道德本心。儒家以世間為進路,而佛教是以出世為修行的重點,以一切諸法本空的中道下手為成就佛聖的重點,而從視世間一切為無常的觀點來下手,來打通生命的道路。儒家心學的重點在於人倫之道的貫徹,其中最核心的道理在於以道德倫常為成就儒聖的要素,因此對於佛教看法抱持不同的反對意見,但是彼此之間有其對世間法交會處的地方與圓融的一面,本文在於討論王陽明的中道和禪宗的離邊大中觀的定義?以及以大乘離邊禪法的代表人物菩提達摩與唐代永嘉玄覺禪師的看法來作為分析王陽明與禪在體上的殊異,以及在用的圓融一致之處,以肯定儒與禪之間的生命境界是渾然一體而不分你我的,所謂在佛教性空之中看出三千諸法的保全,即是不離一切諸法而是不昧於一切諸法之中的自由境界,以離邊大中觀的覺照以回應王陽明對佛教流入空寂的看法和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