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集刊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清代大溪的聚落與庄廟
作者 陳建宏 (Chien-Hung Chen)
中文摘要
清代是台灣傳統漢人社會的形成期,來自閩粵原鄉的移民奉祀原鄉神明飄洋過海,原本在私宅或草寮祭祀,在拓墾稍具規模後便合眾集資建廟。隨著聚落的持續擴展,廟宇也歷經多次整修或是重建,進而成為地方街庄的信仰中心與公共空間。 大溪舊名「大嵙崁」,位於桃園縣東南方,大漢溪從西南向東北貫穿,將其分為「河東」、「河西」兩區。約莫乾隆晚期,即有漢人入墾河西的埔頂一帶,並建立了奉祀開漳聖王的「仁和宮」。嘉慶以後,漢人的拓墾腳步逐漸越過大漢溪,開始進行河東河階地的開發,移民透過合股投資購地的模式,建立起了新的商業街肆,同時當地漳籍居民亦集資建立了「福仁宮」,並自埔頂的仁和宮迎請鎮殿尊入駐。 同治元年(1862)臺灣開港通商後,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產業,如茶、糖、樟腦等蓬勃發展,帶動了河東近山地區的拓墾。原先此地屬於「生番界外」之地,但因蘊藏豐富的樟腦資源,吸引了更多漢人入墾。除了形成更多山區聚落外,也引發了一連串的漢番衝突。 截至清季臺灣割讓之前,大溪各大小聚落有約十六個,分別為大姑崁(大姑嵌)庄、田心仔庄、月眉庄、石墩庄、順時埔庄、內柵庄、新溪洲庄、舊溪洲庄、永福庄、中庄、栗仔園庄、缺仔庄、員樹林庄、埔頂莊、南興莊、蕃仔寮庄。本文先簡述各聚落之拓墾史,再論及各庄廟之形成與發展,最後透過探究各廟的祭祀活動,剖析大溪各聚落的人群結合方式,藉此了解當地宗教活動之特色。
起訖頁 237-268
關鍵詞 大溪庄廟祖籍姓氏輪值祭祀活動
刊名 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集刊  
期數 201310 (2期)
出版單位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該期刊-上一篇 纏足‧辮子:日治時代臺灣人身體的知識與監視
該期刊-下一篇 臺灣漢人宗教祭儀中的孤魂榜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