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帶學生至社區實習家訪時,一位中風臥床約10年的阿公,雙手長期利用約束帶約束著,當我帶著學生打開約束帶評估阿公的手指活動度時,只見他雙手嚴重攣縮,此時一位同學說:「手指好硬無法活動,怎麼這樣?」一旁照顧的阿嬤回答:「莫法度,有管子會拔。」阿嬤不停訴說阿公自己拔掉管子後造成多大的困擾,但我更察覺到學生驚慌的表情。離開案家後我問學生怎麼了,學生說:「我想起我阿公,他也是躺床很久,一直到他過世,我從來都沒打開過他的手。」、「可能他的手也變形像雞爪,但老師我們可以不約束阿公嗎?」顯然家訪經驗帶給這位學生一些不一樣的思考,是的,我們可以不約束他嗎?筆者開設精神科護理學課程中有一單元是與學生談到暴力處置,課程當中說明並示範精神科病人身體約束的注意事項時,學生往往更好奇如何快速約束病人,也好奇一條布條如何能綁得住病人,所以在示範約束之外,老師更是想與學生充分討論約束的感受以及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