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文化研究季刊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電影評論寫作:IT
作者 柯侑辰
中文摘要
依稀記得曾經看過舊版電影的《IT》,原本看到新電影上映還以為搞錯了什麼。但原來這都都誤會一場。基於這場誤會,原想試著比較兩部電影,但經過幾次觀看之後,我決定用另一種分析方式,因為我認為這樣的文字比較不會顯得枯燥。恐懼是什麼呢?一般而言會認為是某種情境所引起的,例如有人怕蛇,看到有蛇就會感到害怕。也就是說,是令人恐懼的事物引起人們的恐懼的。但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問:是蛇的什麼引起此人的恐懼的?在這部片裡,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主角失去了弟弟,他的恐懼就是他的希望,也就是他的弟弟;而他原來的幾個好朋友,一個害怕髒污與疾病,一個害怕自己家中Modigliani的繪畫,一個則看似開朗樂觀,直到進入古井之屋遇見小丑才有些明瞭。小丑的超能力在這個命題底下就是可以透視人心,找到某人最害怕的東西並且變成那樣東西,這也呼應了本片的片名:牠。牠,意味著不是特定的某個東西,但又不是無法指稱的東西,這個縮限與聚焦的動作不是人們自願的,而是被迫的,就像中世紀的奧砍區分了自然符號跟規約符號,自然符號是非人為可以改變的符號,像是驚恐的反應,它幾乎是由身體的組織型態所決定,大聲尖叫、猙獰的表情、滿是汗水的皮膚與顫抖的肢體……這不是人們自願表現的,而是自然表現的。恐懼也是如此,恐懼不是具象的,但是主角群們卻可以理解彼此的遭遇並且把這些現象歸類為一個「牠」所導致的,正是如此。
起訖頁 51-55
刊名 文化研究季刊  
期數 201809 (163期)
出版單位 文化研究學會
該期刊-上一篇 冷戰的寓言:邊界、童年與五十年代初香港電影
該期刊-下一篇 流亡的劇本──Nico,以及《Nico, 1988》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