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文化研究季刊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冷戰的寓言:邊界、童年與五十年代初香港電影
作者 陳永傑
中文摘要
在香港普及文化的脈絡中,五十年代彰顯香港殖民性及國族性對立的時期。在本土意識高漲的六、七十年代以前,英國殖民地政府及中共政權對中港邊界的劃定管理,為冷戰時期地沿政治對立的例証之一。同時期大量移民、難民的湧入,除了為殖民統治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以外,南來文人影人的去留,以及電影產業及主題的轉化,均為冷戰時期香港對家國的想像,奠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在英國殖民地身份及中國領土的客觀現實互為重叠之下,香港五十年代電影中的童年構想,在捕捉冷戰時期邊界與家國之間的互動同時,以成長歷程、居住環境、人倫關係以及階級對立為切入面,從孩童的角度建構香港在地沿政治內外的文化想像。建構童年想像,亦是對中港邊界的文化、政治及心理上的調節。以孩童的成長故事,家庭倫理的改變,為困囿於殖民地中的家國想像重新定調,亦確立了香港往後的文化想像,在家與國的邊界之間,尋找新的立足點。本文以三部五十年代初香港製作及公映的粵語電影為例,包括細路祥(1951)、危樓春曉(1953)及父與子(1954),以探究移民/難民為背景的兒童如何在殖民地成長,在日常生活中游走於社會與政治上的邊界,在家與國之間重尋安身立命之所。孤兒或單親孩子的成長,在光影之中為香港建構冷戰初期的社羣寓言,亦對本土流行文化發展有承先啟後的貢獻。
起訖頁 30-50
關鍵詞 冷戰童年五十年代香港粵語電影
刊名 文化研究季刊  
期數 201809 (163期)
出版單位 文化研究學會
該期刊-上一篇 建構臺中城市主體性:城市運動的懷舊現代性與社群想像
該期刊-下一篇 電影評論寫作:IT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