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自然保育季刊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那一年我們救援的鳳頭蒼鷹幼鳥
並列篇名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young crested goshawks rescued in 2017
作者 王齡敏 (L.-M. Wang)王李廉
中文摘要
臺灣的鳳頭蒼鷹多繁殖於低海拔山區,然而臺北、新北、臺中、臺南、高雄和屏東等地,自上個世紀末開始也陸續觀察到鳳頭蒼鷹進駐都會區的公園綠地。北部的鳳頭蒼鷹一般在1、2月開始營巢,通常下2顆蛋,孵蛋與餵養雛鳥的任務主要由母鳥擔任,公鳥則負責提供食物。鳳頭蒼鷹的雛鳥屬於晚熟型,剛破殼時身上只有白絨毛、眼睛未開、雙腳蜷曲,脆弱雛鳥完全需要母鳥來照顧與保暖,經過4週多的餵養後,雛鳥體型漸漸和成鳥相當,未來用以飛行的飛羽也開始抽出,逐漸長成幼鳥模樣,但是幼鳥和幼兒一樣,許多生存能力都需要學習與練習,例如飛行和獵食。一般而言,鳳頭蒼鷹幼鳥在35天左右離巢(張傳炯 2003),但許多幼鷹還未到能離巢的程度,羽翼未豐時就躍躍欲試,通常是在巢附近的樹枝間往返,但有時因為小鷹太過好動、手足間嬉鬧、外來者干擾或氣候因素等,一不小心就從巢樹墜落至地面。小鷹的短翅膀雖然沒有良好的飛行能力,但可以緩衝墜落的衝擊,因此通常掉下來的幼鳥不會有太大的傷害,當不幸掉下來後該怎麼辦呢?一般在沒有人為干擾的野地,幼鷹通常會用翅膀以跳飛方式上樹,漸漸回到巢裡或附近。可是都會區基本上就是人多的地方,因此鳳頭蒼鷹的幼鷹常常在剛墜落地面不久就被人發現,所以被通報的比例才會特別高。
起訖頁 42-51
刊名 自然保育季刊  
期數 201806 (102期)
出版單位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該期刊-上一篇 逐漸消逝在臺灣海濱的椰子蟹
該期刊-下一篇 臺灣稀有植物變葉立牽牛之特性與保育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