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漢鼎教授(1938-),生於江蘇省南京市,原籍湖南長沙。1956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師從賀麟、洪謙、馮友蘭諸教授,研習中西方哲學。1983年獲德國洪堡基金會研究資金,赴德國進修兩年,由於對中德哲學交流作出貢獻,1984年10月受德國總統卡斯頓斯的接見。1985年返國,任職於北京社會科學院哲學所。1991年,榮獲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哲學名譽博士。1992年,中國國務院授與政府特殊律貼專家。1995年,任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客座教授,並在德講學一學期。回國後先後任國內山東大學、東南大學客座教授,及北京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1998年受臺灣中正大學邀請,赴臺灣十所大學講學。現任北京社會科學學院哲學所研究員、中華全國西方哲學史學會和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以及國際斯賓諾莎學會(荷蘭,德國)理事。問:請洪教授跟我們談談您的家庭背景和青少年時代的就學過程。答:在抗日戰爭爆發不久,我出生在江蘇省南京市。解放前我父親在南京國民黨總統府工作。我父親不是什麼大官,只是一個部門的書記員。大陸解放後,我們全家來到了無錫,由於父親失去了工作,為了全家生存,父母幫人做鞋,我每天都看到他們一早就去設攤,母親守攤,父親馬上回來,不僅要在家做鞋,而且中鞋。記得有一位姓稽的國文老師,經常送我一些食物和衣服之類。還有一位教化學的女老師,一到買鞋的時候就到我母親的攤上去買,以此來接濟我家的生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