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以來,受西人影響,國人的價值觀念,乃至知識和文化的基本內容都發生了極大變化,此為世人所熟知。但先賢研究已經說明,這種變化並非只是西人帶來的新思想的全盤移植,而是新思想與世事變遷,以及國人舊有之思想複雜互動的結果,它們共同成就了今天中國人的觀念和文化世界。前人之研究多注重政治、社會觀念變遷,對於經濟觀念則較少論及。事實上,經濟並非純然一物質世界,它在很大程度上也與觀念的變遷有著密切關係。本文試以「商」和「實業」的變化為例,說明國人接受近代工業的過程,以及當時的人們在知識和思想上的努力。在古代中國,雖然工商並舉,但事實上,工與商有著明確的區分,二者分別指手工業和商業,內涵不同,相應地其法律和政治地位也有所不同。重本抑末,是古代中國長期奉行的政策,也是一個深入人心的觀念,但據胡寄窗先生研究,從西漢起,末業就專指商業,並不包含工。1到了明清,商人逐漸深入生產領域,並且逐漸以買賣貿易為核心,開始組織整個生產銷售體系,這時商也就帶有了生產組織者的色彩,在一些場合裡商也包括了從事手工業、礦業生產的人和他們從事的生意。在中國與西方接觸以前,在對現代機器工業及相應的生產組織瞭解以前,中國人對於商的理解已經開始與古典時期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