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書是道教經典,更是個特殊的文化現象。宋元善書《太上感應篇》、《太微仙君功過格》、《文昌帝君陰騭文》即運作《易》的感應思維,以儒家性善論為宗,雜入佛教因果思維,再以道教神仙信仰來完成善惡報應說。這套說法的重點在講起心動念問題,不斷重複說人有天生善性,要心存善念,則可趨吉避凶且升仙有望。雜糅三教,因文人群體已介入善書的生產與流傳,否定惡以肯定善之必然的特殊表述帶出儒家思想世俗化、通俗信仰儒家化現象。宋元間流行的戲文體現了世俗化儒家思想,大量使用鬼神感應來說善惡原則。善書與戲曲都是世俗教化觀推展的媒介,戲曲中的世俗教化觀更貼近善書。善書的生產與歷代注解反映出一個世俗價值觀的儒家化過程,那經由戲曲娛樂而被普及化並延續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