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隨著學習理論的演進,教師進行教學的模式也跟著有所轉變。二十世紀初期,學者對學習的看法主要是受「行為主義」影響,覺得學生的學習呈現就有如機械式般的「input」和「output」。所以早期的教育模式,教師的工作就是把課程內容教授給學生,而學生便有如工廠的製作流程般運作並產出學習成果。但實際狀況的學生卻並非任憑老師填入東西,學生帶著自己本身已具備的經驗來解讀老師所教授的東西,並將新訊息結合在原本已有的知識架構上,重整產出一個新的知識架構,此即後來的建構學習理論。學生心中對於概念的解讀可能與老師表達的內涵有所落差,所以課堂上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分享與修正(McDermott, 1993)來建立正確的知識架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