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本書提供各地學校推動公民教育的實際案例,說明如何運用人權教育的架構,營造互信尊重的校園民主環境。透過參與決策的實際體驗,以及衝突解決的學習策略,讓兒童增能賦權,理解權利與責任,學習運用人權準則面對生活所遭遇的歧視、排斥和不平等問題,並鼓勵青年學子在多元差異的社會脈絡,發展自信的認同感,成為公民社會的一份子。然而,這些案例所提供的教學模式和策略,是否放諸四海皆準?回顧台灣過去實施公民教育的經驗,多是由上而下的推動實施,不乏「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敷衍、「放煙火」式的應景熱鬧,或是一窩蜂的模仿複製。雖然,中央和地方設置制度化、系統性的教學輔導團,各地的中心學校、種子教師也發展許多教學模式和實際案例;但卻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及學校社群的特殊脈絡,欠缺草根式的自發自主性、民主的參與和決策過程,以及不斷自我檢視的反饋機制,不但難以累積實際經驗,校園民主也無法永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