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政大中文學報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詩比興」的「言語倫理」功能及其效用
並列篇名
Ethical Function of Bi-Xing in Classic Chinese Poetry
作者 顏崑陽
中文摘要
近現代有關「詩比興」的研究,大多侷限在「純文學」的詮釋視域,將「比興」看作詩歌創作,所操持的形象思維或修辭法則而已。其實,從古代「詩文化」的歷史語境,可以發現士人階層的日常生活,幾乎不能離開「詩」;「詩」就是他們社會互動行為的主要語言形式,因此「比興」也就具有「言語倫理」的功能及效用,而不只是詩歌創作的形象思維或修辭法則。古代士人階層的社會互動,都必須依循倫理關係;而「倫理」即是以「禮」的精神及形式,所建構的行為規範及秩序。這是士人階層的存在情境,可稱為「禮文化存在情境」;在這情境中,士人們的言語行為,必須遵循誠、微、文、達四個修辭原則;而「比興」是一種最典型的「詩性語言」,其表意方式即是基於這四個修辭原則,普遍「用」之於士人階層的社會互動,表現在各種對待關係的言語行為,以獲致政治上的「諷諫」,或日常生活中的「感通」、「期求」與「回應」。這都是「詩比興」的「言語倫理」功能及其效用,乃由本論文所新拓的詮釋視域。
英文摘要
For the scholar-gentry class in the ancient China, poetry serves as a form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in their daily life. In such a historical context of poetry culture, the poetic device bi-xing begins to take on the function of ethical relations. Bi-xing is not merely about principle in poem for figuration or symbolization, but involves normative ethics according to which the scholar-gentry class behaves and communicates.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poetry as a socio-cultural act in the context of Li culture in the ancient China, and discuss the ethical function of bi-xing in classic Chinese poetry.
起訖頁 5-60
關鍵詞 比興言語倫理詩文化禮文化存在情境詩式社會文化行為bi-xingethics in languagepoetry culturein the context of Li culturepoetry as socio-cultural act
刊名 政大中文學報  
期數 201606 (25期)
出版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該期刊-下一篇 「回歸」的文化焦慮--1995年的《今天•香港文化專輯》與2007年的《今天•香港十年》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