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中國君主專制政體發展至鼎盛的朝代之一,而欲強化皇權,當朝者則必須充分掌握各類訊息,基於此,明太祖於洪武十年(1377 年)七月設置通政使司,職司掌呈章奏、通達下情。通政使司為正三品之獨立衙門,且首長通政使為大九卿之一,足見太祖對通政使司期盼頗深。但隨著時間推移,通政使司的發展竟呈現每下愈況的困窘景象,其原因大致有三:一為通政使司收轉京官密疏與題本之職掌,慘遭左順門侵奪,故而導致喉舌之權旁落;二為明代官員人事主導權由吏部轉移至內閣,首輔因而安插親信任職於通政使司,欲先於皇帝得知章奏內容,致使言路壅塞、朝政大壞;三為鴻臚寺與通政使司兩機構由原先相互傾軋,逐漸演變為鴻臚寺侵分通政使司收轉「慶賀、奏捷、進貢、朝見」四類題本之權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