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從哲是神宗朝最後一任首輔,而神宗一朝,因立「國本」而爭訟達三十年之久。雖然神宗於在萬曆二十九年冊立朱常洛為太子,但朱常洛的儲君地位,仍屢受挑戰。萬曆三十一年,有「妖書案」的發生,「妖書」的內容,除道出神宗的心態外,也顯示朱常洛所處地位的危困。至萬曆四十三年,又發生了「梃擊案」直接危及了儲君的安全,而這些案件皆顯現朱常洛當時地位之困窘。神宗死後,由光宗即位,然而不久光宗就因食「紅丸」而死亡,故此事件有「紅丸案」之稱。然而「紅丸案」發生之後,舉朝震駭,當時的首輔方從哲,因處置失當,為廷臣交相指責。而方從哲於任首輔以來,政治上缺乏建樹,加以「紅丸案」之發生,從哲在當中的處理態度受到爭議,最後因迫於輿論之攻訐,遂黯然去職。在方從哲去職之後,對於「紅丸案」爭議並未結束。案發之初,因為方從哲的處置失宜,引起了第一波的論爭,致使從哲之去職。天啟二年時,由於編纂《明光宗實錄》,對於「紅丸案」相關人員的責任問題,必須進一步論斷,因此又引發了第二波爭訟。而當時熹宗下旨,由張問達及汪應蚊負責「紅丸案」的調查。到天啟五年,朝政被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所把持,企圖藉「紅丸案」重新詮釋以固權,於是有《三朝要典》的編纂之舉。然而待思宗即位,「閹黨」失勢,《三朝要典》遭焚燬,又推翻了「閹黨」對「三案」的詮釋。而方從哲在「紅丸案」的角色,亦因不同時代,被賦予不同的論斷與詮釋,由此可以分析當時各時期的政局變遷。「紅丸案」的論爭,突顯出明末政局門戶對立之嚴重,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環境。而神宗一朝,東北之邊防已受到嚴重威脅,而朝廷又紛擾不斷,方從哲身為首輔,已無力挽救當時政局。本文藉由方從哲與「紅丸案」關係的探討,除勾勒當時議論「紅丸案」的情形外,也反映出明末的紛擾政治局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