癩病為一歷史悠久的疾病。在臺灣,至遲自有漢人活動後便開始傳播, 然一直未受到重視。清末,由於西方傳教士的來臺傳教,在醫療與傳教過程中難免遭遇癩病患,自此由零散的癩病醫療行為,以至後來癩病專屬診所的出現,臺灣的癩病防治事業由是開啟曙光。可以說在日本殖氏統治者開始重視癩病防治工作之前,這些傳教士的救癩行動,實為臺灣癩病事業的實際推行者。在這些傳教士之中,戴仁壽醫生眼見癩病在臺灣的蔓延情形,並同情癩病患飽受病痛折磨又求救無門的境況,內心已無法滿足於單純的癩病醫療行為,因而起身投入興建癩病療養院的事工。他多方募款、請願、演說,參考各地之癩病療養設施的借鏡,並屢獲日本皇室、總督府、各地教會及癩病救助組織的贊助,從而促使殖民官方開始重視臺灣癩病議題,終於有總督府癩病療養所樂生院及其所興建的樂山園陸續成立。今日,由於癩病特效藥的出現以及癩病防治事業的徹底執行,癩病已然遠離吾人 日常生活之中,當不能忘記前人之努力奉獻,筆者欲以本文勾勒戴仁壽醫生興建樂山園過程之始末,略表崇敬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