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先生將伊川、朱子一系的工夫論,名之為「順取的工夫」,他認為這乃是不相應於道德本領的「非本質的工夫」。這樣的分判顯然與牟先生對於朱子心性論的理解有關,但卻也影響了朱子在成德之教上的論述的有效性。為了解決此一難題,本文試圖通過相關文獻,重新詮釋朱子對於「心」的理解,並探討心與性、理之間的關係,嘗試以此為朱子工夫論的找到奠定的基礎,並以此說明在朱子的系統中,道德教育的可能性之根據為何。順著上述的討論,本文同時將焦點帶往較富爭議,容易為人指責是混淆知識與道德的讀書法,以此來思考朱子之工夫論在具體操作上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