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不滿漢代以降「反經合道」之說流於權變、權術而欲矯之,遂言「權只是經」。但朱子認為伊川的提法不當泯除經、權的界分,而主張以道之常、變釋經、權關係,使經、權依運作時機而在意義上有所區別。當「經」作為一般性的道德規範(禮制)時,對於道德活動可起一指示作用;但由於道德活動在具體時空脈絡中進行時,形式化的禮制規範有時窮於因應變化而顯其限制,於此便有行權的要求,「反經」之權即在試圖解決行為規範之間的衝突。然而,朱子進一步強調,經、權並非止於對立狀態,由「守經」到「反經」(權)的過渡乃是為了達成更整全意義的「經」,亦即朱子所見之道。朱子經權觀的現代意義有二:首先,就經典詮釋的面向而言,其中展現出理性的辯證思維:一方面,重視不同概念的意義分別;另方面,試圖通過概念之間的相互關係,達成進一步的理解。這種細膩分解、慧眼綜合的詮釋態度,為中國哲學詮釋提供一個好的啟示。其次,朱子的經權觀突顯道德活動「體常盡變」的特性,說明儒家的道德思想並非陳舊的成文框架,而蘊涵更多具體的實踐意涵有待掘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