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是臨床醫學常見的問題,然而頭暈涵蓋了神經科、耳科、心臟科、眼科、精神科等多重領域,使得許多醫生面對主訴頭暈的病人,因診斷與治療的困難,而覺得無所適從。頭暈(Dizziness)為較模糊的描述,可泛指從最輕的頭昏、頭重腳輕(lightheadedness)、昏昏沉沉、無法專心、快暈倒的感覺、站起來或走路浮浮的、不穩的感覺,一直到嚴重的天旋地轉的眩暈感。眩暈(Vertigo)定義則較為明確,為自身或環境移動的錯覺;這種不愉快的感覺會進一步連接至其他神經核,引起眼振、平衡困難及噁心感等。本文首先將頭暈區分為眩暈性及非眩暈性,並說明如下:眩暈性頭暈(Vertiginous dizziness)為因失去空間的恆定感所造成的頭暈。而空間恆定感的維持須依賴輸入、處理和輸出系統的合作。輸入的系統包括視覺、本體感覺和前庭感覺,處理系統包括前庭神經核和其他相關的腦幹、小腦、腦皮質。輸出的系統包括從運動皮質到肌肉骨骼系統和負責協調的基底核。任何系統失去功能皆會影響空間恆定感的維持,而造成眩暈。傳統眩暈的討論以前庭神經系統為主,包括內耳前庭,第八對腦神經,前庭神經核以及相關的組織;須依賴一套神經耳科學知識將眩暈、眼振、平衡困難定位出病灶、將這一類型的頭暈稱為前庭性頭暈(vestibular dizziness)。非眩暈性頭暈(Non-vertiginous dizziness)泛指腦功能不足症候群(cerebral insufficiency syndrome)中的一個症狀,並不直接指涉維持空間恆定感的系統。此類型較容易被忽略,或不被重視。引起的原因可包括腦灌流不足或精神性症狀。本文重點為傳統上頭暈的討論中較容易被忽略的非眩暈性頭暈及非前庭性眩暈性頭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