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乃是指以高能量的游離輻射對快速增生的癌細胞進行破壞的一種癌症療法,然而這放射線本身並不能分辨細胞之良窳,只要是代謝分裂快速的細胞皆不免其害,是以在接受此一治療的同時,有許多正常細胞也會受到波及,如骨髓造血細胞、毛囊細胞、消化道細胞等等。在泌尿科領域裏,放射治療所引起的後遺症,可以出血性膀胱炎作為代表。本文將討論此一疾病的前因、後果與治療方式。隨著文明社會的進步與高齡化的結果,台灣人的癌症罹患率便不斷地增加,使用放射線來治療癌症的病例也因此逐年增加。只要是使用過放射線來治療骨盆腔器官的癌症,如:子宮頸癌、膀胱癌、攝護腺癌等等,五年、十年之後,因再生細胞已遭受破壞,膀胱表皮細胞就會開始產生剝落、壞死與出血而產生程度不等的出血性膀胱炎。一般而言,子宮頸癌的患者在施與放射線治療後,數月到三十年內約有3~7%的病人會產生出血性膀胱炎,若放射線劑量在6000rad以上則發生率提高到12%。至於接受過放射線治療的膀胱癌患者,則有8~12%的機會罹患此一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