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是一門結合科學、藝術與哲學的應用科學,而一個專業必須定位於社會需求上,因此護理專業,應有承擔人民健康的責任感,提供專業的服務品質,以滿足社會的需要,所以護理會受到社會的壓力與趨力的影響。在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隨著社會的變遷與醫療科技的發達及人口特性的改變,台灣病人型態已呈現轉型,根據衛生署歷年來的十大死亡原因,顯見目前的健康問題主要是:癌症、中風、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和意外事故等非傳染性疾病,除意外傷害外幾乎全部均屬慢性疾病,一旦罹患大多數無法完全治癒,尤以癌 症自民國七十一年起迄今,死亡人數均占第一位,且節節上升,這帶給醫療照護界許多的挑戰,護理專業必須由狹隘的疾病期護理轉型至更廣面的後續照護及預防保健,以提供全方位的護理。對於罹患癌症、腎衰竭、愛滋病等慢性疾 病之末期患者而言,長期地住在醫院(尤其是瀕死期或臨終時),非但影響其生活品質,且降低病床利用率。以我國而言,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非常重視家庭,所以居家照護尤為符合我國民情,病人如能渡過急性期或疾病末期之 不適症狀控制得宜,即可提早出院,接受安寧居家照護,不但身體上可獲得繼續照護,同時精神上,也因為處在最熟悉的家庭環境且有家人的陪伴,提高病人生活品質,亦可節省病人、家庭及社會上的資源。因此,安寧居家照護或為醫療網很重要且極待發展的照顧模式。欲建立良好的繼續照顧模式,出院準備服務(或稱出院計劃,discharge planning),是不容忽視的一環,出院準備服務是病人一住院,即由醫療團隊的合作,前瞻地開始有計劃且人性化的持續評估病人,出院重返社會時,需在住院期間陸續提供那些必要的健康知識、自我照顧指導、家庭諮商、居屋環境改造、尋求社件資源等,協助病人在所要的治療完成時,病人和家屬得以順利且及時地由醫院回到社區,或轉介到其他機構接受照顧。在現今醫療體制下,大部份疾病末期病患及其家屬,在住院期間未能學習到良好的末期症狀控制或處理方式,及臨終護理或屍體護理的知識與技術,因此缺乏安全感而不想出院,為使病人順利從住院照顧轉為居家照顧,出院計劃乃刻不容緩且極待實施的工作,如此非但能確保病人住院的品質,也能提供病人及家屬一個良好完善且連續性的後續照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