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臺灣教育由於「升學主義掛帥」,強調「學科知識」,過度重視「智育」,導致九年國民教育標榜「德、智、體、群、美」的「五育並重」,淪為「國、英、數、自、社」的「五育『病』重」;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強調可以帶得走的「能力」,而不是背不動的書包,但是,學校師生仍疲於奔命地應付升學考試,未能有效地統整所學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國民缺乏「素養」之習得與展現,引發國內諸多學者關注並指陳我國國民接受各級學校教育後並未具備現代國民所需的「素養」(洪裕宏,2008;胡志偉、郭建志、程景琳、陳修元,2008;高涌泉、陳竹亭、翁秉仁、黃榮棋、王道還,2008;陳伯璋、張新仁、蔡清田、潘慧玲, 2007;彭小妍、王璦玲、戴景賢,2008;顧忠華、 吳密察、黃東益,2008)。 |